春風送暖,萬物復蘇。來到G331沿線臨江段,群山的輪廓被綠色重新勾勒,山間一團團潔白的桃李樹花綴滿枝頭,如云似霞,隨著微風搖曳,桃李花香彌漫在國道線上的各個角落,儼然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。 走進臨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當石社,山腰上、田野里農戶們正穿梭在桃李樹叢間,細致地開展春季管護工作。 望江村地處鴨綠江畔,面朝江水背靠青山,雖風景宜人,但其中當石社多為山地農田,山高坡陡,交通不便,不能灌溉,農業生產效益低下。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,村內引進了第一批桃李作物,山間充足的光照、恰到好處的降雨成就了桃李系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,第一批桃李鮮果上市,其綿糯甘甜的獨特口感,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。如今,望江村桃李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700余畝,年產180萬斤以上,年內凈收入超過500萬元,已然成為望江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。 村黨支部書記王福江介紹道“上個月我們剛剛完成了今年的桃李剪枝和第一輪施肥,現在是花期,我們主要依靠蜜蜂自然授粉來提高作物質量,5月中旬陸續進入管理階段,隨著近些年種植技術、品種迭代、管護措施的不斷完善,現在我們一畝地在2000—3000斤產量不成問題。” 桃李種植的發展,不僅充分利用了山地生態環境,更是望江村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,是望江村多元化產業模式的一個縮影。 近年來,望江村以發展農特產品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,不斷學習先進經驗做法,拓寬發展思路,讓“當石桃李”“蜜汁葡萄”“漢白玉黃瓜”等明星產品走進了大眾視野,也為當地農戶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,實現了集體增收、農民致富雙贏。 初審:郭小宇 復審:韓鐵英 終審:曹夢南 |